看到许多关于OA前途的帖子,几天前又看到一篇“我们什么时候会下岗”其间把无纸化办公描写的异常可怕。
其实无纸化办公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了。对OA们的影响并不大。美国自打提出2003年实现无纸化办公的概念,全球办公用纸的销量就以不低于4% 的速度增长。美国增长的速度还要大一些。究其原因主要是老板官员们不愿意读电子文件,更愿意看打印出来的纸质文件。美国我没有去过,不敢在此主观臆断。我还是谈谈我们这里吧!
80年代初复印机只有大中型以上的企业才有。企业购买复印机需要主管部门批准。中小型企业不可能有复印机因为主管部门不批准,有钱也不能买。那时没有私营企业,个体工商业户很少。企业要打印文件必须由撰写人撰写,科长审批,厂长审批。办公室用打字机打印蜡纸,打印后校对。校对后油印。纸张有8开和16开两种。油印后发现错误一般手工修改。油印后发现数量不够,一般也不加印而是按级别高低分配。
90年代初,电脑开始进入企业。那时的8086电脑(286电脑的前辈)价格3万元以上286还要贵些。但当时电脑降价的幅度开始加快。到95年电脑降价到2万元以内。企业电脑安装的是DOS操作系统,办公软件主要是wps、cced等由于操作复杂主要是用来打印文档,这时打印机随同电脑走进企业。打印机主要是针打。由于针打打印机连续供纸需要打孔纸费用较高,打印普通纸不具备连续供纸功能。因此打印文档一般是打印蜡纸后油印。
进入21世纪电脑开始大面积普及,机关基本做到人手一台。随着电脑的普及打印机的销量也迅速增长。打印的价格不断下降。随着电脑打印机的普及人们对资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。以前总结是手写的现在一般单位多要求打印。以前对工商、税务报送的报表资料是手填现在多要求打印。有些部门还设置了专门的软件要求按规定打印。税务部门虽然开始采用网上报税,但同时要求每年年底报送一套纸质打印件备案。以前查验原件。现在要求查验原件同时要留复印件备案。在单位打印资料除非是文件类资料否则不需层层批。打印后发现错误一般都要重新打印。打印份数不够立即补打。保证人手一份。打印量增加过快,单位开始对办公费用采取措施限制办公费。于是使用的打印纸质量下降,打印纸正反面使用,将以前不用的报表撕开用反面充当打印纸等现象日益增加,加快了打印机的损坏速度。所有的机关均有此类现象。我们单位的领导上年才知道A4纸是国际标准办公用纸,你说说无纸化办公要在中国还需要多少年才能实现。
我觉得真正威胁OA们生存的不是无纸化,而是随着纸张大量的增长,打印机的需求不断增加,随着打印机销量的增加打印机成本不断下降。打印机就会不断降价。10年前我有一台爱普生喷墨打印机型号不记得了,只记得只能打印黑白,没有彩色据说升级后可以安装彩色墨盒,但安装彩色墨盒就不能安装黑色墨盒。当时价值1560元。去年我买了一台佳能IP1180价格215元。目前ME30在我们这里价格350元。不出10年价格在150元以下的打印机肯定出现。10年后工资5000元以下算低收入者。保修期后损坏的打印机将有70%以上的人不去维修直接购买新机器。机器的价格很低维修费总不能超过买新机器吧?
20年前我父亲去过日本,在那里维修人员很少,维修费很高,许多家用电器坏了只有丢弃,丢弃坏家电是有规定日期的,在这个时间以外丢弃坏家电是要付费的。中国人口多收入差距大,这个过程会延时但终将会到来。这很残酷,但这是必然,是谁也无法阻挡的。一部分人必须离开剩下的人才会有发展。 |